成都商報記者 張漫
  攝影記者 王效
  為了媽
  江蘇人邛崍安家
  這漫長的21年,他很少回老家江蘇,每年探親假回去,也是待兩三天就趕到邛崍。找女朋友,他一定要找邛崍本地的,“那裡是我的家,要找個離家近的。”轉業後,他選擇回邛崍工作,一家人終於團聚。
  為了兒
  借錢也要買套房
  她想讓他每次回來都有個安穩的住處,於是用親生兒子的撫恤金,加上向親友借來的錢買了套房子。她像照顧小孩子一樣照顧他的衣食住行。孫子出生後,一直是她在帶,上幼兒園、上小學,也是她在接送。
  替身親情
  這個周日就是母親節了,
  程秀蓮說:我是最幸福的媽媽
  兒說
  “21年前做出這個決定時,就想好了是一輩子,覺得自己應該這麼做,否則會於心不安。父親畢竟還有兩位兄長照顧,而她只有我。”
  媽說
  “兒子意外去世讓我痛不欲生,沒有他,我可能活不下來。老天終歸還是發了慈悲的。雖然是個組合家庭,但我們比很多家庭都幸福。”
  往事
  他本名趙慶珍,43歲,江蘇徐州人,在邛崍工作、安家。不過,母親、長輩卻都叫他“義江娃”。實際上,趙慶珍與母親程秀蓮沒有任何血緣關係,她原是他在空軍學院上學時好友餘江的母親。
  1993年,餘江因飛行事故去世,留下一個萬念俱灰的母親。趙慶珍毅然決定代替戰友照顧母親。程秀蓮為他取名“義江”。為了這個約定,趙慶珍將遠在江蘇老家的父親托付給兩位兄長照顧,自己以邛崍為家,在這裡娶妻生子,至今已21年。
  一本舊相冊 記錄一段手足情
  一本泛黃的相冊,趙慶珍珍藏了20多年。那些舊照片上,他和餘江都還是20歲左右的小伙子,英姿颯爽。
  1989年8月,高中畢業的趙慶珍被當時的空軍第二飛行基礎學院錄取,成績全班第一。他離開老家江蘇徐州銅山縣,獨身來到位於河北的學校。走進宿舍,一名個頭跟自己相仿的小伙子笑著上前打招呼,他就是餘江,17歲,全班最小。
  沒過多久,兩人一起被選入示範班。餘江文科特別好,趙慶珍理科好,兩人一起上文化課,一起進行高強度的體能訓練。理論學習結束後,兩人又以優異的成績入選空軍第六飛行學院繼續學習,成為兩名戰鬥機飛行學員。
  4年裡,兩個青年結下了深厚友誼。“我和他最投緣。”趙慶珍說,那時的他們總是有說不完的話。餘江沒有父親,而趙慶珍幼年喪母。兩人約定,等畢業之後一定要去同一個地方,互相有個照應。
  然而,不幸的事發生了:畢業那年,1993年8月23日晚上的夜航訓練,餘江駕駛的戰鬥機在返場途中意外撞山,機毀人亡,後被認定為烈士。
  一聲“媽媽” 替好友盡孝21年
  就在餘江出事前半個月,在邛崍做小學教師的母親程秀蓮趁著暑假,到學院探望兒子。回邛崍沒多久,程秀蓮接到通知:兒子重病垂危。“離開時他好好的,我當時就估計出事了。”程秀蓮說。她立即趕往學院,得知兒子去世的噩耗當場昏厥。看著欲哭無淚的餘媽媽,趙慶珍說自己仿佛被抽掉了魂魄一樣,再想到餘江生前曾說過的話:想儘快工作、賺錢,把媽媽接過來享福。他心裡便萌生了一個念頭:代替餘江,做餘媽媽的兒子。他把自己的想法與家中的老父親、兩位兄長溝通,得到了家人的支持。那一天,他終於走進餘媽媽暫住的招待所,走過去握住她的手說:“弟弟走了,以後我當你兒子吧。”
  程秀蓮震驚之餘,婉拒了。但沒想到,餘江三番五次地提出這個請求,一次轉交餘江遺物時,程秀蓮再也堅持不住,哇一聲哭了出來。跟親屬商量後,她答應認他當乾兒子。有人讓他喊“乾媽”,他撲通一聲跪下:“媽”。他說,她就是他的親媽。
  按照風俗,程秀蓮給趙慶珍取了新名字,叫“義江”。她解釋說,一為他是餘江的義兄、自己的義子;二為他替餘江承擔盡孝的義務;三為他認親的義舉。
  借款買房 給兒子一個家
  當年10月,趙慶珍畢業後分到武漢,每年探親假他都乘火車回邛崍“老家”。
  作為單親媽媽,程秀蓮此前一直住在學校宿舍。餘江去世後,程秀蓮身體狀況每況愈下,辦理離休,借宿在親戚家。1995年,程秀蓮想讓兒子每次回來時都有個安穩住處,於是用餘江的撫恤金,又向親友借了近兩萬元買了一套房子。這一切,都是瞞著趙慶珍完成的。那些年,趙慶珍常提出要承擔家裡開支,她反覆拒絕:“我有退休金。”
  後來,趙慶珍到了該成家的年紀,堅持要找邛崍本地的女孩,“那裡是我的家,要找個離家近的。”經人介紹,一個邛崍女孩走進了趙慶珍的世界,經過兩年多的戀愛,2000年他們結婚了,第二年有了兒子。2007年轉業後,趙慶珍理所當然地選擇了回邛崍工作,一家人終於團聚。
  這漫長的21年,趙慶珍很少回老家江蘇,探親假回去,也是待兩三天就趕到邛崍。父親、大哥相繼去世,,趙慶珍也覺得很愧疚,“不過,父親畢竟還有兩位兄長照顧,而她(程秀蓮)只有我。”
  趙慶珍的老家在江蘇徐州農村。昨日下午,成都商報記者致電其二哥趙慶珠。
  “自始至終,我們都沒怪過他,他做得對。”趙慶珠說,實際上,父親在世時也很想念三弟,長時間得不到他的消息就會緊張。但有一次,三弟休探親假回了徐州,才待了兩三天,父親就說,你趕緊回四川照顧你那個媽媽吧。
  現在
  每天回家吃午飯 一家四口其樂融融
  昨日,成都商報記者來到邛崍,在趙慶珍的工作單位見到了他本人。同許多轉業軍人一樣,43歲的他身姿挺拔,不善言談,表情里甚至帶著些羞澀。
  “我說不出來什麼。”提起替友盡孝這件事,他反覆稱自己不擅長表達。只說,21年前做出這個決定時,他甚至沒有經歷猶豫的過程,就是認定了,覺得自己應該這麼做,否則會於心不安。
  他說,媽媽對他就像對親兒子,衣食住行上把他當小孩照顧。他早些年喜歡吃辣椒,她就每餐必備,假期結束時還給他帶兩瓶。兒子出生後,一直是母親在帶,上幼兒園、上小學,也是母親在負責接送。這讓幼年喪母的他,感受到了母愛。
  現在,他工作地點離家不遠,妻子是中學教師,兒子在同一所中學讀初一,一家四口每天都能一起吃午飯。趙慶珍覺得,這就是難得的幸福。今年,母親的70大壽就要到了,他們準備宴請朋友,為母親做壽。
  程媽媽說:
  沒把他當替身 把他當我親兒
  21年前義江娃提出認我當媽媽,我不同意,我不能耽誤人家。他三番五次地提,我被徹底感動了,答應了。我失去了我的兒,上天又給了我一個兒,原本覺得上天對我不公平,慢慢才覺得,終歸是發了慈悲的。
  他在武漢時,每月給我寫兩封信,每次探親假都會回到我身邊。每年母親節,他們夫婦都會給我買東西、拿錢。江娃去世後,我打算跟著他一起去了,是義江娃讓我重新有了生活下去的信心。有一年他陪我過年,我煤氣中毒,他撞開門送我去醫院,一直守到當晚10點過才吃上“早飯”。街坊鄰居、老同事都跟我說,很多親生的兒都做不到他那樣細心。你看,我現在身上的衣服都是他買的。
  他跟著我走親戚,江娃以前喊啥,他就喊啥,大家都把他當成親人。他只比江娃大一歲,身材差不多,身上帶著江娃的影子。但這麼多年,我沒有把他當成江娃的“替身”,把他當成我親兒。我們一起去給江娃掃墓,我告訴江娃,我又有了兒子,對我很好。
  義江娃的家人也很好。2002年我們一家四口去了江蘇,臨行前,他嫂子幾次打電話過來讓我穿多一點,那邊冷。他的父親握著我的手說,我這個幺兒就是你的兒。
  我們沒發生過大矛盾,頂多就是為了孩子教育和他抽煙喝酒吵句嘴,轉身就忘了。有次戰友來邛崍,他醉得不省人事,送到醫院打了7針醒酒針。當時我吼了他,他以後就不怎麼喝酒了。
  人家都說親情親,我覺得人間真情比親情更親。
  同步播報
  “漸凍人”歌手成都開唱音樂故事
  成都商報訊(記者 王術娟)5月18日全國助殘日當晚,“漸凍人”殘疾歌手楊學峰將在成都嬌子音樂廳舉辦《成都音樂故事晚會》。
  楊學峰17歲時確診患上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,成為一名“漸凍人”,後來只能依靠輪椅生活。楊學峰上嘴唇完全不能動,只能依靠下嘴唇、舌頭和喉嚨發聲。為訓練發音,他每天對著報紙一個字一個字地念。這些年來,他先後在上海、杭州、西安等多個城市成功舉辦了個人原創歌曲演唱會。  (原標題:同鍋吃飯同屋住改名21年 替犧牲戰友照顧媽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75souvq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